真正盈利的跨境电商,都是在这几个方面下了死劲的 | 橙塾教育 二维码
以前,“Made in China”占领了全球各大超市,而现在,中国人创立的品牌开始占领全球主流电商网站。跨境电商释放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成为创业最活跃的沃土,也吸引了大批传统制造企业和贸易企业。 但对于传统企业,事情似乎没有那么乐观。中国传统制造企业长于生产制造或直接贸易,但往往欠缺电商思维和互联网基因,转型到跨境电商这一全新领域的结果往往是雄心壮志入场,灰头土脸收场。 很多企业老板深知思维转变之难,放手让年轻一代管理新业务,也有一些企业通过聘用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一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花费上百万年薪,重金招募跨境电商项目负责人,一时成为热谈。 但“百万年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吗? A公司是宁波的一家企业,在服装外贸领域一直顺风顺水,直到这几年国际经济形势转向,中国外贸受阻,像很多外贸企业一样,A公司的业务逐年下滑,只能干着急。 14年的时候接触到跨境电商的信息,A公司发现了新的机遇,从15年开始尝试往跨境电商领域转型。但起步就因为人员问题而受阻,全公司没有一个懂跨境电商的员工,因此用了近一年时间,内部培养了两个,又从外部高薪招聘了几个骨干,总算组建了一支团队。结果由于用人制度存在漏洞,培养起来的业务骨干带队离职,造成军心动荡,严重挫伤了发展势头。 B公司比A公司幸运,儿子出国留学回来接了父亲的班,懂互联网、懂运营、知道如何跟国外客户打交道,家里的传统外贸生意顺利转型到跨境电商。儿子很有品牌意识,接手后就将原有品牌改名、改LOGO,开始往国际品牌的格调上靠近,一年多时间就从OEM转型到OBM,实现利润翻倍。 但由于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无法在北美地区注册商标,不得不重新设计和注册跨境电商品牌,因此比竞争对手慢了半拍,错失了抢占同类市场的先机。 C公司是80后小夫妻创业,驻扎义乌,瞄准宠物红海市场,慢慢从两个人扩展到现在10多人的规模。但人员成本、运营成本开始逐节攀高,利润逐渐下滑。直到有一天,夫妻俩去参加一场行业峰会,听到一位跨境同行提到他的公司通过合理利用税法知识与规则每个月可以实现净利增加50万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这里面的门道这么值得钻研。 D公司从2013年就开始起步跨境电商,抢占了先机,在行业里面已经做出了一定影响力。但最近这一两年,后起者大量进入,产品开始同质化。情急之下,D公司开始大精力投入市场运营,也尝试花大价钱找了代运营公司,但由于品牌定位失误和营销手段不当,陷入价格战泥潭,耗费大量资金后草草收场。 你是否也像前面几家公司一样存在这些问题: ▷创业或转型之初,苦于没有跨境人才,无从入手? ▷组建团队却不知有效管理,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 ▷经营到一定规模,却面临利润越来越薄的窘境? ▷销售增加利润不加,不知还有何方式可提高利润? ▷苦心经营,却不知潜在的法律风险正逐步逼近? ▷因不懂品牌运营,被对手甩了十条街的距离? ▷天天喊着全网营销,烧了不少钱,却收效甚微? 团队管理、财税法务、市场运营,就是跨境电商的三座大山,狠狠心,跨过去,就是一马平川。 |
|